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国门开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汉语里陆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词新语。这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不仅折射出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见证。尤其在网络世界日益深入和扩展之际,新词新语给现实世界、传统语言学界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信息和影响。教育部及国家语委于2007年8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及171条年度新词语,使这一语言现象逐渐引起全社会的注视。近几年来,新词新语在社会交际、文化传媒和互联网络中使用频率日渐提高,学术界和网络上的讨论更加热烈,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

新与旧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认定和整理新词新语必须要以时间作背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四川师范大学汉语研究所即组织力量开始按年代收集整理汉语新词新语,并于1997年出版了由宋子然主编的《汉语新词新语年编》(1995—1996)卷。此后,基本上每两年出版一卷,至2011年的16年中,一共出版了6卷《年编》,在国内属于起步早、持续时间久、收词自成系统的出版物,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词新语历代皆有。历代的新词新语中,有的经过长期使用逐渐成为全民性一般词汇,流传至今;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或者流行一段时间之后便不再被人们使用了,于是退隐为历史词语或者成为消亡词语,不再进入人们和词典编纂者的视野。但是,从语言学的研究角度看,这类“消亡词语”恰恰是学者眼中的珍品;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看,“消亡词语”所承载的社会历史信息,有如绝版文物,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有鉴于此,编者决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收词时间上推到1912年(即民国元年),这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中华民族建立民主共和体制的历史新纪元。下限定为2011年,故名曰《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

参与大辞典编纂工作的主要是四川省语言学会汉语新词新语研究室和四川师范大学汉语新词新语研究中心的成员,包括8所高校的约30位教授、博士及硕士,另有百余名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资料人员。近几年来,这个新词新语研究团队热心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一些成员为研究生开设“新词新语研究”课程,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撰写关于新词新语的毕业论文,申报并获准了一批国家级、部省级项目,取得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成果。2010年,由宋子然领衔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流行语的社会价值研究”获准立项,《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是其中的最终成果之一。这是对全体编纂人员的鼓励和鞭策,也对大辞典的编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共选收词条约11000条,分上、中、下三卷。上卷(1912年—1949年),收录民国时期包括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词新语;中卷(1949年—1978年),收录建国初期包括“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词新语;下卷(1978年—2011年),收录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词新语。

这部辞典的特色和价值有以下几方面:

一、 每个词目下除了注音、释义、例证以外,还设有“按语”一栏。按语内容除了对该词语的由来与意义进行分析比较以外,还着重介绍该词语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介绍该词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或数据,意在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参考资料,为读者提供阅读帮助。

二、 民国词语的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大辞典上卷整理、发掘出的这些民国词语将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三、 数以千计的民国词语的例证材料,多数涉及作家作品的问世时间,卷末所附的“引用文献”,对于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编年研究的参考资料。

四、 我国建国初期,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反右派斗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诸多时期,历次的政治运动名目繁多,其内容和政策各不相同。因此,中卷的按语内容,可以让年轻读者了解那段时期的政治历史背景。

五、 大辞典为所选词语提供了较早的书证材料,为现行字典词典的部分条目补充了例证,以反映词语的产生时间及其演变。

大辞典主要编纂人员是:

主编宋子然(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新词新语研究中心主任、《汉语新词新语年编》主编、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

常务副主编杨小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西华师范大学教授、《汉语新词新语年编》主编)

上卷主编雷汉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卷副主编杨华(西华师范大学讲师)

朱力(四川大学在读博士、西华师范大学讲师)

中卷主编郑剑平(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中卷副主编郝志伦(西南科技大学教授)

曾小鹏(西南科技大学讲师、博士)

下卷主编杨文全(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下卷副主编彭晓(成都大学副教授、博士)

李韵(四川大学在读博士、讲师)

100年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不少早期资料已经湮没散佚;即使没有散佚,有些资料也非我们目前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所能钩稽得到。所以全书词语的收集、甄别、整理工作异常艰难。其中甘苦,想学界同仁可以体知。自清末民初以来,西学东渐,国门始开,汉语里出现的新词新语逐年增多;至新中国成立,再至改革开放以来,悠悠百年,汉语中产生的新词新语,目前尚难以估数,可以肯定,远远不止我们这部辞典所收录的数量。我们是非穷尽式收词,主要是根据词形、词义的规范性和确定性、使用频率等因素而拣选录用的。在定稿之后,我们还不断发现新的材料,这只好待今后有机会时增补了。

全书编写,成于众手,各人文风有差异,学力有深浅,虽几经统稿,恐怕也难以尽弥畦畛。时间有限,水平有限,书中错讹不足之处,诚请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宋子然

2012年10月9日

于四川师范大学